找一个“话题”来代替--------- 《名人传序》课堂教学实录 浙江省温州二中黄龙校区 程永超 (注:本文刊于四川省教育厅主办的《教育科学论坛》“走进课堂”栏目(原《教师之友》)2006年第11期)【教学依据与思路】 一般来说,一篇作品都会有一个根本的思想或情感“核心”。作者就是在这一“核心”的驱使或规范下进行创作的。有时候这一“核心”或是文本中的几句话,或是隐含于字里行间的一种思维提示,一条情感线索等。而这无不启发了我们:解读文本,读者完全可以调动自身审美储备,钻到作品的气韵精髓里,去“点击”这个能使作者产生创作冲动的触点,去“解剖”那勾连文本肌理的关键之处;或者说就将其整合成一个或数个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话题”,从而以简驭繁,以静制动,引得源头活水最终打通作品全部脉络。 下面,笔者就以《名人传序》(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课例抛砖引玉,以求方家不吝赐教。 【教学过程】师:有谁知道世界上演奏最多次数的钢琴曲?生(齐声):《命运交响曲》!师:对,大家也许听过多遍了!今天再请你们闭上眼睛听一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响起… …)师:以曲度人,同学们,当你听完之后,你心目中的贝多芬是个怎样的人呢?生1:他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生2:他是生活的强者!师:是的!当我第一次听这支曲子,也和你们一样感慨不已,当时还写下了一首短诗----不过是残缺的,因为有一个词我推敲很久也没有合适的。今天我就请大家看看用个什么词恰当?也算了我一桩心愿吧!(幻灯片投影短诗: 生命的旋律激昂的乐章贝多芬/你是一位
?因为你扼住了命运的咽喉驱除了罗曼蒂克的幻想的苦难因为你/演绎了悲剧的壮烈激励着人类担受残酷命运的挑战生1:(笑)那就写成---
贝多芬/
你是一位“名人”?生2:不好,太一般了!生3:……师:是啊!的确有些难!所以老师才请大家帮帮忙嘛!不过,当我前几天看了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传记,倒有了些灵感-----对了,罗曼罗兰,大家熟悉吗?生:不太清楚。师:(投影解说)罗曼罗兰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因历经12年创作了《约翰 克利斯朵夫》而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与20 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与此同时,他还写了三部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传合一,称为《名人传》。生1:我知道了,贝多芬/你是一位“名人”?生2:太俗气了吧! 师:当然不是了。老师看的另一本译作叫《巨人传》,有人也将它译为《名人传》,其实内容是一样的!对了,著名作家杨绛先生还为它作序了呢!课文后面不是有吗?! 生:(翻到课文后面,恍然大悟)哦!应该是“巨人”……师:是吗?大家觉得如何?好不好?……生:不错啊!用在贝多芬身上最好不过了!师:真的吗?那可不一定哟!不是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吗?如果你看了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序》后,你一定能帮老师这首“残诗”续上一个更好的结尾。生:到底是什么呀?!师:别急!欲知后事如何,请课文看来!注意,一定要读仔细阅,文中有疑难的地方,务必勾圈点画出来!(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边看边勾画;教师巡视。五分钟后)师:大家觉得作家罗曼罗兰会送一个什么词给贝多芬呢?生1(抢答):我知道了,是伟大!(师板书,“伟大”)生2(反驳):不对,应该是“英雄” !师:到底哪一个好呢?生(齐声):英雄!师:(笑,看着刚才抢答同学低下头)为何不能将其合而为一呢?(师在“伟大”后面板书“英雄” )怎么样?生:(鼓掌)师: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啊!只要咱们齐心,其利断金,不是吗?(众生笑)但我有疑问了------贝多芬是位“伟大英雄”?那他是不是你心目中的英雄?你心中的英雄又是怎样的呢?生1:贝多芬是位伟人我承认,要说是“英雄”,我倒不太赞同!生2:我也没有什么英雄不英雄的,要说有,周杰伦就是我心中的英雄,我就佩服他很会作曲。生3:我心中的英雄是姚明,他将篮球打出了中国,打到了世界!(生笑)师:看来大家“英雄”所见不同啊!各人都有各人心目中的英雄,那贝多芬到底是不是英雄呢?生:是!但他是罗曼罗兰心目中的英雄!(众生笑)师:不是你们的吗?生:(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笑)师:你们倒乐,可罗曼罗兰可要哭喽!看来大家衡量英雄的标准不同,那现在我们就找找看,看看罗曼·罗兰心中的英雄有没有标准呢?最好用原文回答哟!(生阅读课文,边读边勾画。两分钟后)师:找到了吗?在哪一段? 生:找到了,第四段中“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师:很好!怎么来理解这句话? 生:在作家看来,那些思想家和政治家都不是英雄,而有“伟大心灵”的人才能称得上是英雄。师:是吗?你能否结合课文讲一讲什么样的心灵才是“伟大的心灵”?生:……师:大家能否从此段中找一个词来解释说明?请一位同学朗诵一遍,大家注意听,听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生:(一生朗读,声音洪亮)仁慈。具有仁慈品格的心灵才是伟大的心灵!师:很好!一个具有仁慈之心的人才是英雄!古人云:“人之出,性本善。”世间很多人有仁慈之心,你、我、他,难道不是都有一颗仁慈之心吗?那我们是不是都能成为罗曼罗兰所说的“英雄”呢?生:不行!要成为罗兰心中的英雄还得要条件。师:什么条件? 生:毅力---“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师:好,是不是“仁慈+毅力=英雄”呢?生1:……生2:不一定!“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毅力要从“灾患”中历练出来。 师:你能不能具体阐述一下?生:(很兴奋)在罗兰看来,一个能够成为英雄的人必须先要有一颗伟大的仁慈的心灵,如此他才

能普渡众生!(生笑)但这还不够,“真金还须火炼”这个“火”就是“灾患”。越能经得起火炼,越能显出“英雄本色”!(生鼓掌)师:(笑)看来咱们班藏龙卧虎!佩服佩服!其实,作家杨绛在《巨人传序》中也有类似解释----有怎样的解释?大家能找出来吗?(学生快速找到文后的材料,有的学生找到后读出声来。(教师投影:英雄的内涵:罗曼·罗兰所指的英雄,只不过是“人类的忠仆”,是因为具有伟大的品格;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能倾心为公众服务。----《巨人三传》,代序杨绛)师:根据大家的分析,我们发现,要成为罗曼·罗兰眼中的“英雄”还真不易!他(她)不仅要有一颗博大的仁慈的心灵,而且还要有坚强的毅力,勇敢地去面对“灾患” !同学们,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贝多芬是这样的“英雄”吗?生:当然是了!生:而且作家还将英雄的首席给了他。师:噢?什么叫“首席”?生:就是第一名。师:第一名,就意味着有第二、第三,在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和贝多芬三人之中,罗兰为何就将首席给了贝多芬呢?生:……师:我们可以在哪找到答案?生:最后一段。师:好,谁来说一说?生:我觉得在三个“英雄”中,贝多芬是最最符合罗曼·罗兰“英雄”标准的。师:你说“最最英雄”,此话怎讲?生:我非常敬佩贝多芬,也了解他一些情况。他在耳朵全聋,生活窘迫和精神受到折磨的情况下还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用音乐来鼓舞激励世人!师:请问你以前看过《贝多芬传》吗?生:没有。师:那你是如何知道的呢?生:我以前听初中老师讲过的。师:那好,今天老师就让大家走近贝多芬!(教师边投影边解说)贝多芬,伟大的德国作曲家,也是人类艺术伟大的创作者之一。他从26岁开始便感到听觉衰弱,但是他对艺术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创作力量的源泉。他最杰出的作品几乎都是在他后半生耳聋状态下创作的。当你知道这些,想不想读读包括贝多芬在内的三位“英雄”的传记?生(异口同声):当然想了!师:可是课本里却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毋须探询他们作品或倾听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患难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投影显示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画像)同学们,我们敢不敢和这些英雄或犀利坚毅或忧郁深邃的眼神对视?(生都笑了,有的还低下了头) 师:好,我们还是看看作家是如何解说他将“英雄首席”送给贝多芬的原因吧?请将最后一段诵读一遍。(生齐声诵读最后一段)师:深沉的感情一下子就读出来了。我现在有个想法,看谁能从这一段中摘录“经典”词句,将老师的那首“残诗”完善,这样也归纳出了答案,好吗?(学生很兴奋,跃跃欲试。师投影开始的那首“残诗”。)师:谁来试试?那大家推荐一位,你们最想听听咱班谁的创作? 生:课代表!她平时就喜欢写诗。师:好,课代表,你就露一手给我们瞧瞧吧? 生:(有些不好意思)我是这样写的-------“英雄的首席”给你,伟大的“仁慈”,担当“命运的磨难”,又帮助我们,“重新鼓起对生命对人类的信仰”。生:(鼓掌)好!师:写的比我好!也圆了老师的心愿,谢谢你!同学们,贝多芬是罗曼·罗兰笔下的“首席英雄”,也是我们心中的“巨人”!其实像托尔斯泰等也都有其“英雄”的一面,大家若想走近大师就请读读《名人传》吧,这也不辜负作家罗兰的心愿了!(生笑)但是,我又有一个疑问了,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些英雄传记呢?(生翻书寻找)生:他要“重新鼓起对生命对人类的信仰”。师:为什么是“重新”,之前、现在不是很好吗?生1:并不好,课文开头就讲了“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生2:人类喘不过气来,所以想“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的气息”。师:老师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作家罗曼罗兰呼唤“英雄”,是因为“时代在召唤,社会急需要”?生:正是这样!师:除此以外,那还有其他原因吗?生:第二段还说了,“为了援助他们,我才在他们周围集合一般英雄的友人。” 不过,老师,我有一个疑问---“一般英雄”是什么意思啊?师:你读书很细心!大家讨论一下,“一般英雄”是什么英雄?生:可能是普通的英雄吧?老师以为呢?师:我也有疑问,也许是傅雷先生翻译时弄错了,按照此处语境理解,应该作“一班”,是“一群”的意思。仅是一家之言,课后大家再找找资料,查证一下吧!------现在,我们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大家也终于明白了作家罗曼·罗兰为何要写这部英雄传记!那么,今天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需不需要呼唤“英雄”呢? 生:需要!要不电影《英雄》、《天地英雄》就不会有人看了!(笑)师: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英雄?大家心里面有没有自己的英雄标准?生1:我认为不管出身如何,只要能够将自己的信念坚持到底,就是英雄!比如说洪战辉吧!他的事迹就是最好的证明! 生2:我也崇拜姚明!刚才我同桌说他心中的英雄是姚明!其实我说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不仅仅是崇拜他的篮球,而让我感动的是,上次我在电视里看到他还为中华干细胞血库作捐献,从美国赶回来救了一位白血病少年!师:原来如此!(对着第一位说姚明的同学)你认同她的观点吗?生:认同!不过我才听她说姚明还有这样的义举!那我更崇拜他了!师:(板书“莫以成败论英雄,英雄众相本质同” )同学们!不论是姚明,还是洪战辉,或者诸位心目中崇敬的那位,他们也许都有可歌可泣的一面!但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有着一份仁慈,一种勇毅,一份感动!尽管生活中不可能人人都是英雄,但人人都可以去成为英雄!至少这样,我们才会让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流血不流泪,英雄无悔不寂寞啊!但是,我相信,不管是哪位英雄,他都会喜欢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不是吗?最后就让我们在为“首席英雄”贝多芬共同创作的诗歌中结束这节课!(教师投影;以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为背景音乐。师生朗声诵读:生命的旋律激昂的乐章贝多芬你是一位
伟大的英雄 因为你扼住了命运的咽喉驱除了罗曼蒂克的幻想的苦难因为你演绎了壮烈的悲剧,激励着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挑战
“英雄的首席”给你伟大的“仁慈”担当“命运的磨难”而又帮助我们“重新鼓起对生命对人类的信仰” ------ 高一(6)班·师生合著【教后自评】 南宋学者陈善曾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则是入书法;用得透脱,则是出书法。”读书如此,阅读教学亦如此。“进得去”而又“出得来”,从而真正做到进出随意,收放自如,浑然天成。其实,这本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笔者浅薄,自然是无法达到此境界的。 笔者备课时发现,《名人传》虽为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三位巨人而写,但序文却是缘于贝多芬------何不就以“贝多芬”为文本切入口呢?于是笔者设计了“贝多芬,你是一位( )?”话题并以此贯穿始终。课堂伊始笔者就以一首有关贝多芬的“残诗”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而导入的开始又是解读文本的开始,随着“贝多芬是否是英雄”的辨析又使得学生进一步比照自己的英雄观,从而深化了对“英雄”内涵的认识。可以说,以“话题”牵动文本,并以此整合文本,最后又生成回归文本,是解读本文的一条蹊径。另外,人文精神的弘扬并不能取代对文本语言(词句)的研读,否则,话题的设置也就成了形式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忘记观照字词。 虽然自己总想以一根游动如锁链般的话题“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可是遗憾的地方也不少。首先是研读文本的地方还不够,没能给学生更多的探究时间。其次,教师对文本的创新解读,虽放开了手脚,却“主宰”了学生的解读,即学生的理解与教师主导的话题产生了冲突,而如何化冲突为共鸣呢?这的确是个难题!另外,师生对话最忌讳的是一股脑地灌给学生,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去提升,去解决自然生成的新问题,从而真正做到从学生内在需求出发,以学生的心灵为起点来进行阅读教学,这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章推荐:
描写英雄气概成语
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十个以上!!!!!
五个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形容英雄人物品质成语
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得多。
文章推荐:
三年级语文上册17课《石头书》课件
三年级上册语文给予树课件
三年级语文太阳课件
三年级松鼠语文课件
三年级语文《用冰取火》课件